曼德拉效应(Mandela Effect)是一个社会和认知心理现象,指的是一群人错误地记忆了一个事件或事物的细节 这种现象通常涉及到集体记忆的偏差,许多人坚信他们的记忆是正确的,即使这些记忆与历史事实或现实情况不符,包括对书籍标题、电影台词、历史事件、名人的死亡日期等的错误记忆 曼德拉效应的案例曼德拉效应起源于2009年,由自称为超自然现象研究者和作家的布鲁姆提出 根据布鲁姆的描述,她生动而错误地回忆起曼德拉在20世纪80年代被监禁时去世的场景,她甚至还记得其遗孀的讲话和当时一些城市中发生的骚乱 在一次会议上,布鲁姆与其他人讨论她对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在1980年代在南非监狱中的悲剧性去世的记忆 然而,她被告知曼德拉并没有于1980年代在监狱中去世 之后,布鲁姆与其他人讨论时,她发现这一的错误记忆不只存在于她个人的记忆中,还有许多人也拥有着诸如曼德拉去世的新闻报道,以及曼德拉遗孀的演讲等记忆细节 电影《曼德拉效应》电影《曼德拉效应》布鲁姆对这些相似的错误记忆感到震惊,于是创建了一个网站,供人们分享和讨论与历史不符的记忆,并将这种现象称为曼德拉效应 通过网站上成千上万的评论,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与现实不符的记忆具有集体性 因此,关于曼德拉效应的讨论很快超出了纳尔逊·曼德拉的死亡记忆,扩展到了各种集体记忆错误的例子,包括对历史事件、人名、地名以及流行文化中的细节的错误记忆 人们开始分享他们记忆中的各种不符合现实的事情,这些案例通常涉及大群人都有着相同的错误记忆 对曼德拉效应的激烈讨论甚至催生了一部名为《曼德拉效应》(2019)的电影 “Jif”而非“Jiffy”“Jif”而非“Jiffy”在许多美国人的记忆中,曾存在过一个叫“Jiffy”的花生酱品牌,但实际上并没有称为Jiffy的花生酱品牌 以前有过两个名字较为相近的品牌:“Jif”和它的竞争对手“Skippy” 亨利八世的画像亨利八世的画像许多人记得有一幅亨利八世的画像,显示他正在吃或拿着一只火鸡腿,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画作存在 不过,确实有一些类似的卡通形象被创作出来 《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如果你看过《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的话,你可能会记得达斯·维达在电影接近尾声的关键场景中说出了著名的台词,“Luke, I am your father” 然而,如果你再次打开原片段观看,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实际的台词是“No, I am your father” 大多数人记忆中的台词是前者而非后者,并且这句台词常被错误引用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位置图示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位置图示新西兰相对于澳大利亚在哪里 如果你看地图,会发现它在这个国家的东南方 然而,有些人声称记得新西兰是在东北方而不是东南方 明星午马于2014年去世,很多人表示在2014年以前就看到过午马去世的新闻,甚至还能记得当时的新闻,如成龙大哥抬棺之类的细节 在《爱我中华》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但在大部分人的记忆里却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爱我中华》部分歌词《爱我中华》部分歌词很多人声称自己曾在世界地图上看过北极有明显的白色,但实际上北极在世界地图上从未有过白色的、像南极大陆一样“冰相” 有人记得“真”和“直”这两个字在记忆中,方框里面的横线是两条, 而且这么写非常顺手 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个字的方框里面其实是三横 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被很多人错误地记成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米老鼠的吊带;《童话白雪公主》故事中王后对镜子说的话;皮卡丘的尾巴;C-3PO的腿等 视觉曼德拉效应(Visual Mandela Effect, VME),指的是一些流行文化中的图像能在不同个体中引发一致的、特定的错误记忆的现象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通过一系列实验任务来揭示并探讨视觉曼德拉效应背后的机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识别任务、类似于眼动跟踪的鼠标追踪任务、通过互联网抓取分析真实世界图像曝光量,以及用于评估长时记忆的绘图任务 曼德拉效应反映了一种信息的错位现象,在信息从信源传播到最终接收的过程中,存在信息的“噪音” 这种噪音影响了信源信息的传递,使接收者在接收时对信源的真实意图产生偏差 例如,歌曲“爱我中华”中的歌词被广泛误记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而正确的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记忆错误的原因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就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 “五十六个民族”,这种潜意识的行为就影响了对于正确信息的接收,导致个体将错误信息进行储存,从而导致了错误信息的传播 此外,在Web2 0时期,用户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变为了信息的生产者,这种变化使得使信息的总量前所未有的增多 因此 ,媒体为了吸引用户注意力,产生了标题党等失实的报道,这潜在的造成了虚假新闻的二次传播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曼德拉现象本质上是一种错误记忆,在非正式的流行科学讨论中,图式理论被提及为曼德拉效应的可能解释 关于曼德拉效应,许多例子可归因于所谓的“图式驱动错误” 图式是组织好的知识“包”,它能够指导记忆 这种方式下,图式促进了对材料的理解,但也可能产生扭曲 巴特莱特( Bartlett )在他1932年的书《Remembering》中概述了这一过程 巴特莱特向参与者讲述了加拿大印第安民间故事《鬼的战争》 他发现听众省略了不熟悉的细节,并转化信息使其更易于理解 这一过程被称为“寻求意义的努力”,并且也经常发生在现实情境中 例如,有研究曾显示,当参与者回忆心理学家办公室的物品时,他们倾向于记住和情景更加相关的物品,如书架,并忽略和情景不相关的物品,比如野餐篮 但值得注意的是,图式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曼德拉效应的一些特征 关于熟悉的刺激物的研究发现,虽然错误记忆的特征是符合图式的,但它们在不同人之间是不一致的,但曼德拉效应的错误特征在不同的人之间是一致的 此外,曼德拉效应仅被报告出现在少数视觉图标中;如果它仅仅是图式匹配错误的问题,我们会预期看到更多的图像受到曼德拉效应现象的影响 鉴于曼德拉效应报告的高度特异性和一致性,单靠图式解释是不够的 其他心理学家指出大脑有一种倾向,即填补记忆中的空白,并可能通过无意识地添加错误信息导致群体回忆起似乎符合所讨论情境的细节 然而,这些细节实际上是错误的,即属于记忆的捏造 例如,某人可能不记得曼德拉发生了什么,便得出他很久以前就去世了的结论,然后报告记得这个“事实” 这个人并不是在撒谎,他们真的相信这个虚假的记忆 另外,个体的受暗示性倾向在结合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信息分享后,便容易导致个体发生曼德拉效应 例如,互联网上常见的误引用“Luke, I am your father”就导致人们错误地相信其真实性 尽管布鲁姆在她最初的帖子中没有提出曼德拉效应的原因,但她坚决否认曼德拉效应是由错误记忆引起的 相反,她倾向于采用平行现实、另类历史和其他边缘理论作为解释,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多元宇宙假说、时空穿越假说,这些假说往往带有很浓厚的阴谋论色彩 例如,多元宇宙假说提出宇宙不止一个,而是存在许多宇宙,它们同时存在,不同宇宙间的记忆可能会相互渗透(比如A宇宙的记忆传播到B宇宙),从而导致了所谓的“曼德拉效应” 尽管这个理论听起来颇具神秘色彩,但仍有人坚信其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验证了多元宇宙理论对曼德拉效应的解释在逻辑上具有合理性